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

《談美》-朱光潛






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,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,需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看。


    這本書是上書法時老師推薦的,期末從圖書館借來翻了翻,感覺是一本青年勵志書籍,之後工作忙碌外加偷懶,一直沒看完,直到今天才花了點時間看完。整本書內容不多,才200多頁,但作者用像是朋友般的口吻跟你聊天,跟你侃侃而談何謂美,沒有強烈的理論性去說教,只是像朋友般分享他的想法,我覺得很受益,可以在字句間感到他是誠心與你分享、討論。


    大概說幾個我感觸很深的部分,一開始作者先解釋為何會感受到美,因對事物有了距離感,才產生了美感,如西湖居民卻不認為西湖如世人所說,如詩如畫,或許我們就是汲汲於生活,忘了停下腳步,後退一點距離,去看看我們生活的周遭,去感受與欣賞美;前幾天看到整排枯掉的行道樹,在晴空下豎立,好久沒去注意路邊的景物了,心裡似乎如樹一般枯了許久,整排的行道樹中,可以發覺有些枝頭冒出了綠葉,或許也該適時讓心裡冒出一點綠芽了。


    作者利用心理學的解釋,說美也有群性跟個性;群性就是指說美的元素中有部分是不變的,令人讚賞不絕的美,就是歸於那獨特的個性,群性為本不可少,個性為妙獨領騷。文中有一部份又加以說明,獨特的意念可以創造,但不可忘記根本,根本是什麼,就是你的基礎功夫,沒有基礎,如何創造呈現,腦中有靈感很好,卻無法將意象表現;作者引了一句杜工部的話: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」只有死功夫是不能發明或創造,但是能發明、創造者卻大半是下過苦功夫來的;我覺得自己就是這樣,很多事情想做,不過自己卻是一個半桶水,有心無力。


    再引書中的一段話:凡是藝術家都需有一半是詩人,一半是匠人。他要有詩人的妙悟,要有詩人的手腕,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,固不能有創作;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,即創作亦難盡善、盡美。妙悟來自靈性,手腕則可得於模倣。匠人雖比詩人身份低,但亦絕不可少。青年作家往往忽略這一點。


    disinterested contemplation一詞,作者翻為「無所為而為的玩索」(用康德的經典表述來說,這種審美模式不涉及對象的任何功利、概念、目的,只涉及對象的純粹形式,更具體的說,就是對象的純粹形式所引起的想像力和知解力之間的和諧合作),他舉的這點很有意思,讓我覺得跟老子的『無為』似乎有點類似。現在的我談不上美的創造,但可以欣賞;書中的最後一章節,鼓勵大家在生命旅途中,欣賞你生命中的一切,不為什麼,只因為很有趣,這就是無所為而為的玩索。其實跟當初開始拍照有點類似,不為什麼,只覺得拍下所見的影像很有趣。


    作者告別讀者前,奉贈了一句:慢慢走,欣賞呀!我也奉贈自己一句:多抬抬頭,看看自己的靈魂!


 


※延伸閱讀:
朱光潛《談美》心得


3 則留言:

  1. 這本書讓我想到蔣勳的書(天地有大美+美的覺醒+身體美學)~
    說到枯樹,在籃球場前面一排小葉欖仁,現在樹葉都轉黃囉!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,很有fu~喔!



    版主回覆:(03/08/2009 03:50:09 AM)


    有空我會去找來看看的,最近工作太忙了,一些書都還積著,看來要等工作到一段落才能去看。先希望不會忙到功課都被當光 XD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平常跟你相處在一起的時候,好像都沒有感受到你感性文藝的一面....為何我的腦海裡只有你另外的那一面...

    版主回覆:(03/08/2009 03:32:47 AM)


    因為之前都沒的發揮丫,不然之前雜集上寫的小說早寫完了。以前時間都花在電腦跟遊戲上了 orz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這本我有買,但還沒看.
    欣賞生命中的一切...這感覺很美~

    (真看不出來你這麼有靈性 XD)

    回覆刪除